作者|《中国金融》记者 马杰明珠国际
文章|本文将于《中国金融》近期刊登
“青海无波春雁下,草生碛里见牛羊。”这首描写古时河湟地区军旅生活的感人诗句,恰也从侧面展现了大美青海的静谧与辽阔。青海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独特的光、水等自然与生态资源,为新时代青海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催生了新的发展活力。当金融活水与生态宝库在新时期的青海大地上交汇碰撞时,孕育新机遇的发展引擎不断迸发出新的能量与动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本刊记者深入走访青海省海南州等地,了解保险助力民生发展与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与有益探索。
险资为民生保障与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代表,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等特点,在服务民生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4.93万亿元。保险资金的庞大体量,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储备和支持。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资产)作为中国人寿集团旗下保险资金运用的主平台,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规模近4万亿元,占受托管理系统内资金总规模的70%,绿色投资总规模超4500亿元,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剩余86%2025年6月中国人寿在青海西宁举行的“一个国寿 一生守护——保险投资服务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上,国寿资产副总裁赵峻介绍了公司在服务民生、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领域的具体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国寿资产深入践行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委托方投资指引的“双线配置”方法论,持续加大对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支持力度,着力做实做优普惠金融文章。一是发挥投资专长优势,助力夯实民生之基。公司持续加大涉农领域债券投资力度,近三年投资农发债、乡村振兴主题债、农业行业信用债等涉农品种债券存量规模,由501亿元增长至850亿元。二是引入保险资金活水,助力增厚民生之利。公司持续投资金融机构小微专项债及证券化产品,创新开发普惠金融主题保险资管产品,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元的融资供给,助力更好满足上述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三是引领绿色金融实践,助力守护民生福祉。国寿资产早在2018年11月就正式签约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成为中国第一家签署该原则并践行ESG/绿色投资理念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并通过打造“绿色引擎”计划,促进绿色投资系统融入保险资金运用,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围绕如何打造保险资金投资民生领域的新标杆,国寿资产副总裁赵晖表示,“公司始终坚持‘研究驱动投资’理念,结合市场情况聚焦品种投资优势发力点,挖掘投资机会,形成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的科学投资布局。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国寿资产投资支持社会民生领域建设规模超过2400亿元,较‘十四五’规划期初提升1500亿元左右。”对于投资的具体形式和载体,赵晖重点介绍了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在权益投资层面。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投资工作中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大相关投资研究,切实履行好投资服务民生的使命,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二是在债券投资层面。公司在区域协调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重点发力,创新推出普惠金融主题资管产品,取得显著投资成效。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投资支持社会民生领域建设规模中债券投资规模超1100亿元。三是在另类投资层面。公司聚焦“强基础、优结构、创价值”三阶段发展路径,锚定国家战略支持和关系民生保障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让优质资产标的转化为面向大众的民生工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可以说,保险资金的独特优势,在助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险资服务民生保障的青海样本
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黄河公司)是保险投资服务民生保障的代表项目之一。据介绍,早在2019年12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清洁能源投资平台——青海黄河公司混改暨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正式落槌,中国人寿以90亿元股权投资领投青海黄河公司项目,为该年度央企“混改引战”第一大项目、国内能源电力领域最大股权融资项目。青海黄河公司承担了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使命,也是西北电力发展的龙头工程和跨区联网的重要支撑,为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务用电用水、维护高原生态基本功能和安全开发、地方经济社会和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改善民生方面,作为我们投资标的之一的此次调研项目,从另类投资的角度来看这种投资方式是有它独特的优势的。相较于公开市场的传统投资而言,它非常有效,是使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连接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寿资产直接投资事业部执行董事林华介绍了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她指出,“这种投资方式是非常灵活的、可以定制化的。通过保险资金、通过另类投资的方式,直接对接企业的长期、中长期的资金诉求,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以及区域发展的项目,从而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区域协调的发展。”另外明珠国际,保险资金还可以通过私募股权以及包括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直接投资于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的实体经济项目,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的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总体来看,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改善民生方面,保险资金主要的优势是长期、有耐心,而且还比较灵活有能力去挖掘、去培育长期的投资价值。
记者首先来到的青海黄河公司所属共和光伏产业园,位于青海省海南州生态光伏园区内。该生态光伏园区是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生态发电园,也是目前全球一次性投入最大、单体容量最大、集中发电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群。走进共和光伏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坐落在产业园内一排排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这些光伏板前后排列,错落有序。光伏产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光伏电站的建设不仅通过光能发电产生了大量的清洁能源,而且数量庞大的光伏板的有序建装,还可以减小风速约50%,同时减少土壤中约30%水分的蒸发,因此光伏板下草的生长变得更繁茂了,使得近年来当地的戈壁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记者看到,当地的牧民正赶着一群羊在光伏板下的草地上快乐地吃着青草,“昔日荒滩变成了优质牧场”,牧民因此每年增加数万元收入,这一“绿电+生态+民生”和谐互动的画面让人感慨和触动。园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率先推广的‘光伏+生态’模式,使得光伏子阵区植被覆盖率增加了80%,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100平方千米,而且光伏企业邀请周边的村民进入光伏园养起‘光伏羊’,既降低了光伏企业成本,也助力农民实现增收,达到多方共赢,在服务民生和改善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共和光伏产业园内羊儿在光伏板下快乐地吃草 摄影/马杰
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部分新能源电力呈现出发电时间过于集中或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等特点,这也给电力的稳定供给和使用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发电,为民众的生活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储能电站的建设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青海黄河公司建设的贡玛储能电站坐落于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光电园区内,是记者调研的又一站。据了解,贡玛储能电站总装机规模180兆瓦/720兆瓦时,电站采用集中式储能系统和35千伏高压级联储能系统技术方案,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贡玛储能电站于今年5月30日刚刚正式并网,也是青海黄河公司目前建成投运的最大容量集中式储能电站,该储能电站还是“青豫直流”外送通道的重要配套支撑项目,电站投产后与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联合互补运行,能够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为受端提供夜间电力支撑,进一步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储能电站的工程师告诉记者,“这里每一个独立的储能柜里面有很多组电池,这些电池将光伏等间歇性能源生产出但暂时不用的电能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将其通过电网向外输送。”这位工程师将贡玛储能电站形象地比喻为“超级充电宝”,他还介绍说,“这座‘超级充电宝’的并网投产,有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为‘青豫直流’外送通道的新能源消纳与电力系统安全注入硬核支撑,有力保障青海‘绿电’可以源源不断储存和外送。”
▲贡玛储能电站的储能柜
绿色发展背后的险资动力
水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作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具有清洁、高效、稳定的特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方式。大型水电工程不仅提供清洁电力,还发挥着电力系统“稳定器”的作用,能够根据电网需求快速调节发电量,有效平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不足,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龙羊峡水电站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龙羊峡水电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水电站是西北电网的主力电厂,承担着主要的调频、调峰任务,在光能等形式的能源发电受天气影响较大时,水电可以作为稳定、持续的电力来源,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据介绍,龙羊峡水电站1976年1月开工建设,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建成后的龙羊峡水电站单机容量32万千瓦,共四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8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0亿千瓦时,水电站的库容为247亿立方米,是黄河上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水库。该水电站还具有防洪、灌溉、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等多重重要作用。以防洪为例,据介绍龙羊峡水库设计调洪库容达51.8亿立方米,水电站建成后下游沿黄城市防洪安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洪水削峰率超过40%,对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通过龙羊峡水库的调节,使黄河下游省区的年灌溉保证率由56%提高到80%,引黄灌溉面积逐年扩大,保障了沿黄9省区承担的全国13.4%的粮食供给安全。
▲龙羊峡水电站
位于青海省贵德县与贵南县交界的黄河干流上的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游龙青段规划中的第二座大型梯级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平均海拔2200米,最大坝高250米,总库容10.79亿立方米。据介绍,该水电站安装有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是黄河上大坝最高、装机容量最大、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截至2025年4月14日,已累计完成发电量1685.76亿千瓦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和重要工业等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稳定的电力供应,在保民生、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险资金体量大、期限长等独特优势明珠国际,可以在服务民生保障、推动重大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等经济社会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其提供庞大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投资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项目,也往往具有较好的、稳定的经济回报和社会效益,使保险资金投资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稳定收益回报的诉求,可以说是双赢。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在我国保险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保险应用场景和领域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保险资金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能够长期满足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与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对资金的需求,同时随着保险资金投资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二者间的供需将更加适配,保险资金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
发布于:北京市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